王恭〔明代〕
月出东大堤,含辉正流丽。同心以绸缪,何乃生离异。
置酒登高台,台中筦弦思。临觞不能御,恨恨心已醉。
忆昔俱少年,眷言不相弃。及兹别离时,衰境倏已至。
念君远行游,严驾越淮泗。阿阁入云中,皇居俨迢递。
京邑多故人,谁为愿微细。恨无承风翰,随君发遐裔。
浮云东南翔,夕景忽西逝。安能守穷贱,皓首以遗世。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别后寄美人
白居易 〔唐代〕
【越调】小桃红_寄鉴湖诸友
张可久 〔元代〕
【双调】殿前欢 钓台
徐再思 〔元代〕
【双调】清江引_笑靥儿盈盈
乔吉 〔元代〕
鹤冲天·清明天气
杜安世 〔宋代〕
醉花间·休相问
毛文锡 〔五代〕
菩萨蛮·青岩碧洞经朝雨
孙光宪 〔五代〕
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
董士锡 〔清代〕
韶华争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西风无赖过江来,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
辛弃疾 〔宋代〕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苏轼 〔宋代〕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