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嗟沦丧,乡闾顿寂寥。百年遗老尽,一代典刑销。
在昔朝廷盛,诸儒学业饶。著书磨岁月,抗论切云霄。
独步才偏壮,清时俗未浇。翟门人竞集,郑驿客尝邀。
冠盖来千里,牲牢具一朝。柳营嘶騕袅,茗椀捧妖娆。
家酿传荷叶,溪鲜贯柳条。醉犹亲简策,乐不为箪瓢。
晚节趋王命,颦眉逐使轺。将军开幕府,画诺任宾僚。
燕蓟藩翰重,兵戎节制遥。宣威增国势,褫魄遁天骄。
绝漠清烽火,前驱奏鼓箫。归田心恋恋,解组思飘飘。
松菊犹堪理,桑榆幸未彫。散金思效广,击壤愿歌尧。
纱帽长蒙首,银章懒束腰。吟哦今李杜,吐纳古松乔。
胜会无虚日,清谈或屡宵。小心亲里闬,避咎狎渔樵。
名美偏招谤,年高未免谣。斗牛嗔孔雀,孤鹤畏鸱鸮。
媚灶惭何枉,怀沙恨莫消。事随东逝水,迹断旧题桥。
素榇还家惨,缌麻聚哭嚣。可怜婴世网,本不负天朝。
盛德知谁继,冤魂谩拟招。园林春黯淡,风雨暮飘飖。
致远悲良骥,抟空忆皂雕。闻丧皆顿足,知己自垂髫。
秀句时称赏,华筵必辱要。吟成珠满纸,坐久斗回杓。
适意鱼依藻,搜奇翠映苕。剧谈衾每共,痛饮烛频烧。
发为工诗白,心缘虑患焦。岂知埋玉树,常想报琼瑶。
剑许何当挂,琴存久不调。巳同麟毙鲁,空待鹤归辽。
官忍题朱旐,家闻卖黑貂。径荒泥蚓出,池废雨蛙跳。
隆替天难问,灾祥理匪昭。圣贤从古叹,忧患几人超。
女在难同蔡,身危不类脁。知音俄顷失,抱疾转无聊。
蜀魄三更月,胥江万古潮。谁能名季札,应解诉皋陶。
痛绝生刍奠,哀伤坏木嗂。空斋暮闻笛,挥泪向风飙。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