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清代〕
缆影鸥移,篷声雁到。忽惊月出当空早。茫茫多少六朝愁,和秋涨得江天饱。
事与花残,山随地老。何人更唱江南好。明朝准备要销魂,白门衰柳啼鸟道。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刘彻 〔两汉〕
【双调】折桂令_桃花马问刘
王元鼎 〔元代〕
水仙子·乐清箫台
乔吉 〔元代〕
浣溪沙·马上凝情忆旧游
张泌 〔唐代〕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张孝祥 〔宋代〕
望海潮·自题小影
谭嗣同 〔近现代〕
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
王国维 〔近现代〕
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施耐庵 〔元代〕
遐方怨·花半拆
温庭筠 〔唐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