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郎袖得神仙笔,幻出云山风雨疾。雄奇淡远无不宜,肯学倪黄拘一律。
春前相遇汝南第,为我殷勤为墨戏。仰家扇子小湘纹,歘见冈峦叠苍翠。
图成下笔添菰芦,翛然令我思江湖。秦关乍启见归客,燕市重寻失酒徒。
峨峨蜀道青天上,凿来鬼斧何横放。人马蟠空返照浓,世间无此好屏幛。
鸟路萦纡通杳冥,红毡裹背笠子青。垂岩破碎嵌云气,长峰排宕磨天星。
子规叫雨猿昼吟,侧身西望开烦襟。陈仓剑阁环抱一千里,一树一石皆足荣园林。
安能缩归尺幅挂蓬荜,使得解衣高卧如登临。醉倚征骖屡回顾,马蹄笃速留难住。
金碧鲜明赭墨残,看山尽是思君处。书剑飘摇绝可怜,层峦过眼随风烟。
拈豪空忆李思训,并骑难邀吴道玄。何时两袖携云栈,请君重为开生面。
颟顸莫仿大同殿,要留曲磴微通线,依稀著我丹崖畔。
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