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宋代〕
朝闺入有籍,疏远难见君。世眼不识道,贫贱无高文。
兰蕙生同草,鸿鹄心在云。赠子喜别离,儿女安得闻。
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越调】寨儿令_九日登高过
张可久 〔元代〕
【商调】梧叶儿 钓台
徐再思 〔元代〕
相思令·苹满溪
张先 〔宋代〕
上行杯·草草离亭鞍马
孙光宪 〔五代〕
长相思令·烟霏霏
吴淑姬 〔宋代〕
高阳台·将反魏塘疏香女子亦以次日归吴下置酒话别离怀惘惘
郭麐 〔清代〕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
周邦彦 〔宋代〕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
辛弃疾 〔宋代〕
木兰花慢
王炎 〔宋代〕
丑奴儿(王清叔赠梅花见索)
姚述尧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