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云门道中晚步

李弥逊 李弥逊〔宋代〕

层林叠巘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
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流水 一作:充水)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
独绕辋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森林茂密、山峰重重、暮色苍苍,峰回路转更叫人迷茫。
目光随着游云追逐那夕阳,脚步跟着山水向前面的小溪流淌。
樵夫下山了,那篝火已熄灭,浅浅的麦地里,牛儿卧在犁旁。
在美如辋川图画的景致中,有一位白发老翁醉扶着青藜手杖。

注释
云门道:在今浙江绍兴。
叠巘:重叠的山峰。
辋川:在陕西蓝田,唐诗人王维在别墅所在;王维曾画过一幅《辋川图》
白叟:就是作者自己。

赏析

  诗题中的“晚步”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所在。云门道是山阴(今浙江绍兴)南若耶溪上的一段路,诗中所写之景是诗人漫步云门道中所见暮色笼罩下的山水景色,而处处体现着“移步换形”的特点。

  颈联短短14个字涉及樵夫、野火、孤烟、牛、犁、小麦等意想,以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清新优美的山村春晚图。樵夫下山是动景,牛卧春犁是静景;“樵归野烧孤烟尽”是远景,“牛卧春犁小麦低”是近景。这一联所描绘的整个画面动静结合、远近结合,展现了一派祥和的田园景观,体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尾联的精妙之处在于使人通过想象虚写,把自己织进了这幅现实版的辋川图画里,使自己成为与这幅天然图画融为一体的画中人;同时又存在一个画外的自我,诗人仿佛具有分身术,跑到画外欣赏起这幅有自己在内的云门道中晚步图。▲

李弥逊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您喜欢
赏析

题新涧亭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今日望乡迷处所,猿声暮雨一时来。
赏析

【仙吕】一半儿_别时容易见

宋方壶宋方壶 〔元代〕

别时容易见时难,玉减香消衣带宽。夜深绣户犹未拴,待他还,一半儿微开
一半儿关。
赏析 注释 译文

河传·秋雨

阎选阎选 〔五代〕

秋雨,秋雨,无昼无夜,滴滴霏霏。
暗灯凉簟怨分离,妖姬,不胜悲。
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
几回邀约雁来时,违期,雁归,人不归。
赏析 注释 译文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赏析 注释 译文

踏莎行·倚柳题笺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倚柳题笺,当花侧帽,赏心应比驱驰好。错教双鬓受东风,看吹绿影成丝早。
金殿寒鸦,玉阶春草,就中冷暖和谁道。小楼明月镇长闲,人生何事缁尘老。
赏析 注释 译文

诉衷情·眉意

欧阳修欧阳修 〔宋代〕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赏析 注释 译文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李清照 〔宋代〕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鹅湖寺道中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一榻清风殿影凉,涓涓流水响回廊。千章云木钩辀叫,十里溪风稏香。
冲急雨,趁斜阳,山园细路转微茫。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
赏析

临江仙

王炎王炎 〔宋代〕

思忆故园花又发,等闲过了流年。休论升擢与平迁。拂衣归去好,无事即神仙。
况是老人头雪白,羞看红粉婵娟。鸾孤凤只且随缘。莫将桃叶曲,留与世人传。
© 2023 新新信息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