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之上开名津,白蘋紫蔓迷行人。郡临七泉疑无地,风入三吴别有春。
春风随物改,人文不相待。礼乐殊百年,词章悲六代。
海陵大儒鸣邹鲁,当年襟佩谁同俦。五经问难陋白虎,万事经纶如骍牛。
沧桑嗟下土,泮藻歌前古。龙马真符难再逢,科斗陈编竟何补。
先生少小行谊尊,吹竽不向诸侯门。栖迟独抱遗经老,流落空怜壮志存。
五十为郎不得志,万里君门虚有意。伏生文学汉儒宗,闽国山川考亭地。
考亭草树日已荒,哀歌自度高云凉。春来但解种桃李,岁久何心肥稻梁。
稻梁每妒士,桃李不言恩。青毡淹岁月,皇坟在乾坤。
鼓枻苕溪上,深山桂枝长。琴瑟还自更,衣冠安所放。
道涧学海遗中原,麟角无光虫技繁。欲从大雅回三极,早向颓流问一源。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 “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