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夜
顾炎武 〔清代〕
永夜刀鸣动箾中,起看征雁各西东。山怜虎阜从波涌,路识阊门与帝通。
待客荆卿愁日晚,舣舟渔父畏天风。当时多少金兰友,此际心期未许同。
望夫石
威远台前春草萋,望夫冈畔夜乌啼。九枝白日扶桑上,万叠苍山大海西。
国是秪凭三寸舌,老谋终惜一丸泥。愁心欲共秦贞女,目断天涯路转迷。
寄次耕 其二
六鳌成簸荡,夜宿看星河。相对愁珠桂,流民辇下多。
詶陈生
百里相思路阻纡,每承遗札讯何如。绝交巳广朱生论,发愤终成太史书。
笠泽水清连底日,虞山叶落到根初。从今世事无烦问,但掩衡门学种蔬。
挽殷公子岳 其二
八俊名空大,千秋事已违。岭云缘旐下,溪鸟夹棺飞。
薏苡当含具,桄榔待复衣。寂寥漳水上,犹望楚魂归。
瞿公子元錥将往桂林不得达而归赠之以诗
不成南去又东还,行尽吴山与越山。万里一身天地外,五年方寸虎豺间。
厓门浪拍行人舸,桂岭云遮驿使关。我望长安犹不见,愁君何处访慈颜。
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四绝句 其四
梦到江头橘柚林,衲衣桑下惬同心。不知今日沧浪叟,鼓枻江潭何处深。
陆贡士来复
雒蜀交争党祸深,宵人依附半东林。然犀久荷先皇烛,射隼能忘侠士心。
梅福佯狂名字改,子山流落鬓毛侵。愁来忽遇同方友,相对支床共越吟。
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四绝句 其二
孤坟一径楚山尖,铁石心肝老孝廉。流落他方馀惠远,抚琴无语忆陶潜。
金陵杂诗 其三
天居宜壮丽,考室自宣王。地即周瀍右,规因汉未央。
水衡存物力,司隶识朝章。父老多垂涕,还思祖德长。
旧沧洲
落日空城内,停骖问路岐。曾经看百战,唯有一狻猊。
出雁门关屈赵二生相送至此有赋 其一
一雁孤飞日,关河万里秋。云横秦塞白,水入代都流。
烽火传西极,琴樽聚北州。登高欣有赋,今见屈千牛。
华阴古迹二首 其一 平舒道
何处平舒道,西风卷夕云。空留一片璧,为遗滈池君。
七十二弟子
乱国谁知尔,孤生且辟人。危情尝过宋,困志亦从陈。
籥舞虞庠夕,弦歌阙里春。门人惟季次,未肯作家臣。
京口即事
白羽出扬州,黄旗下石头。六双归雁落,千里射蛟浮。
河上三军合,神京一战收。祖生多意气,击楫正中流。
赠傅处士山
为问明王梦,何时到傅岩。临风吹短笛,斸雪荷长镵。
老去肱频折,愁深口自缄。相逢江上客,有泪湿青衫。
真州
击楫来江外,扬帆上旧京。鼓声殷地起,猎火照山明。
楚尹频奔命,宛渠尚守城。真州非赤壁,风便一临兵。
自大名至保定子德已先一月西行赋寄
念尔西归日,嗟余望路岐。殊方频邂逅,千里各差池。
木落燕台早,霜封华掌迟。秦郊须置驿,莫后郑当时。
济南 其一
落日天边见二峰,平临湖上出芙蓉。西来水窦缘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
积气苍茫含斗宿,馀波瀺灂吐鱼龙。还思北海亭中客,胜会良时不可逢。
金陵杂诗 其一
江月悬孤影,还窥李白楼。诗人长不作,千载尚风流。
坞壁三山古,池台六代幽。长安佳丽日,梦绕帝王州。
淮上别王生略
子高徒抗手,君独泪沾衣。送我山东去,春空一雁飞。
沂山朝霭合,淮水夜灯微。去去怀知巳,愁来不可挥。
应州 其一
灅南宫阙尽,一塔挂青天。法象三千界,华戎五百年。
空幡摇夜月,孤磬落秋烟。顿觉诸缘减,临风独洒然。
金陵杂诗 其二
春雨收山半,江天出翠层。重闻百五日,遥祭十三陵。
祝版书孙子,祠官走令丞。西京遗庙在,天下想中兴。
与友人书(节选)
精卫·万事有不平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酬朱监纪四辅
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
赠卫处士蒿
拘疾来河东,息此浍水旁。寒禽绕疏枝,百卉沾微霜。
幸逢同方友,典坟共相将。逢萌既解冠,范丹亦绝粮。
弦歌足自遣,感慨论百王。王赧遂顿首,孝献封山阳。
一身殉社稷,自古无先皇。与君同岁生,中年历兴亡。
衰迟数俦辈,落落晨星行。旅怀正郁邑,矧乃多病妨。
著书陈治本,庶以回穹苍。遥遥千载心,眷眷桑榆光。
寄子严
二纪违脊令,抚心悲如何。惟尔幼孤㷀,十亩安江沱。
不幸丧厥明,犹能保天和。今年已六十,与吾亦肩差。
里人推祭酒,品行无讥诃。昔年遣儿来,省我桑乾河。
儿言家颇温,岁得数囷禾。厨中列酒浆,篱下群鸡鹅。
常时比邻叟,农谈一相过。亦有赋役忧,未妨艺桑麻。
顷报得两孙,青葱满庭柯。愧我半生来,飘泊随干戈。
偶至渭水滨,垂钓临洪波。春云开三峰,秀出千丈荷。
行止虽听天,怀土情则那。反躬计所获,孰与吾仲多。
顾此暮年心,尚未甘蹉跎。寄尔诗一篇,当使儿子歌。
李生符自南中归槜李三年矣追惟壮游兼示旧作
一卷别南中,孤帆自归去。文飞鹤拓云,墨染且兰树。
丈夫行万里,投分各有遇。明发著莱衣,未肯朱门住。
相送驿路旁,落英连古戍。傥有旧游人,北望怀徐庶。
咏史 其一
王良既策马,天弧亦直狼。中夜视北辰,九野何茫茫。
秦政灭六国,自谓过帝皇。岂知渔阳卒,狐鸣丛祠旁。
谁为刑名家,至今怨商鞅。